“用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观来接触社会,回应当代社会的问题。这样慢慢的,传统文化能够和当代社会结合起来。”。
今年4月,灵隐寺开通了微博官方账号,向广大博友预告佛事活动、佛经讲座。近日来,杭州灵隐寺再次与“潮流”并进,将在门票上加印微信二维码,通过微信账户及时推送灵隐动态、法务活动、佛学知识等,分享谈禅习定、学佛修行等内容。
近年来,很多寺院从微博开始转战微信。建立微信公众帐号,申请加V认证,做粉丝,然后向佛友发布消息。“手机轻轻一扫,结一段佛缘,解万千困惑。”目前,我国微信用户已达3亿之众,微信已经成为或者超过类似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主流信息接收工具。君不见那些微信大号动辄数万甚至十数万粉丝?除此之外,由于公众账号的粉丝都是主动订阅而来,信息也是主动获取,完全不存在垃圾信息遭致抵触的情况。
各大佛教媒体也纷纷推出微信平台,将佛讯推荐给广大佛友。菩萨在线、腾讯佛学、新浪佛讯推出的微信平台,将最新佛讯、视频报道、法务活动、名寺古刹、专题报道及时推送,受到佛友的一致好评。
相比传统佛教文化传播方式,微信具有独特的优势,发展前景也非常的值得期待。不管是巡礼寺院、瞻仰云林风光,学习佛法常识,圆满心灵信仰,还是获取寺院最新法事法务活动,聆听法师慈悲开示,一切尽在指间。微信具有传统礼佛方式不具备的便利,携带方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佛讯。广大佛友通过一张图片,一段文字,一则消息,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寺院。目前,杭州灵隐寺微信二维码已经受到不少游人热捧。只要通过扫二维码,添加了灵隐寺微信公众号。一经关注,灵隐寺微信公众号就自动发来灵隐寺的简介,随后又推送了佛教常识、佛教经典、禅修养心等相关内容。
中国佛教文化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缺少了这个根基,先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佛教文化,本来涵盖很广,后就变为和尚寺庙文化了。今天,一提到佛教,大家想到的就是烧香拜佛诵经。一般中国人想象中的僧侣,似乎是隐士一般,总给人神秘之感。他们更多地出现在武侠电影里、金庸小说里。 实际上中国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寺院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很多寺庙迎着现代化潮流,与时俱进,精神气质内外开放。从微信的角度去传播佛教,这对于社会一般人群来说,更容易接受。
佛教文化,现有两种观念或层面:研究佛教的学者或专家的观念和看法,暂且称为“佛学”,信仰佛教的僧人或信众的观念和看法,暂且称为“学佛”。因为有“佛学”和“学佛”两脉,佛教文化亦分为二,传播的途径和内容实质亦为二。
因国情、国策、民情、民风之原因,当今佛教文化传播主要是寺院文化传播,纯宗教刊物可见佛教文化的经典和文章。近几年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在网上也能看到许多有关佛教文化的内容。因此,关于佛教的智慧宝库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按照佛教经典的含义,佛教信仰者对传播佛教法理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功德的积累。今天佛教文化传播的真正承担者,几乎都是佛教的信仰者,而佛教传播的载体,主要是媒体佛教类网站,其次是佛教寺院法物结缘处(大多数都是免费赠送的佛经、论著书籍);书店宗教类书架上的古今高僧大德著书;少量佛教音像制品。
佛教本身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信仰模式,也可以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排除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佛教只是告诉人们要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做。(图:菩萨在线 文: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