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_佛教用品  佛珠  香道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佛宝网  文交会  菩提子佛珠  红木家具  时尚  黄石市佛协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 

翰方香室:云烟缥缈 焚香诗话

   日期:2024-11-22    
 --神乎仙乎,恍兮惚兮--
      香在中国文化中有一套特定的传统,从秦汉到南北朝,从唐宋到元明清,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外来香药与佛教的传入带动了蓬勃的用香文化发展,并从精神上糅合本土道教与儒家思想,内化为中国文人对于“天人之际、性命之原”的承载。我们透过这层层的烟雾回看千百年岁月,香或庄严神圣,或瑰丽动人,既有天地正气之浩然,又具温软袅娜之态。 
       和合香的产生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从诗经、楚辞的诗句中可以看到,佩带香草、赠送香花、浴兰汤是一种风尚,如《诗经•郑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而佩带装有各类香草的香囊也是一种普遍的作风,在马王堆便出土过多个香囊,内里装有辛夷、桂、花椒、茅草、佩兰等香药,这样把多种香药搭配起来使用便具有和合香的雏形。 
 
       随着秦汉疆域的扩大,国力的增长,大量外来的珍异香料进入中原。香药的增加带动了王公贵族们用香的风气,居室、香身、熏衣、香口,炫耀财富,争奇斗艳。香药的种类一多,将它们调配在一起是自然而然的,如汉成帝的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便懂得将自己的居所通过“杂熏诸香”,使它余香百日不歇。 
       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汉武帝时的香事变得格外繁盛起来,后世书籍记载屡称不绝。例如《香乘》中记载了焚“月支神香”解除长安瘟疫的事迹,《汉武外传》中也记载汉武帝用东方朔“怀梦”香草在梦中与李夫人相见,烧“返魂香”使李夫人还魂等,其中的神乎仙乎,恍兮惚兮,依然令人咀嚼回味不尽。
 
       魏晋南北朝之后,道教与佛教兴盛,推动了香的使用,也促进了对香药性能的了解及制香方法的提高。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动频繁,其用香数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不仅敬佛供佛时要上香,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要焚香,浴佛法会上以上等香汤浴佛,而且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要泼洒香水,以示礼佛。此后至宋元明清,宫廷用香、文人用香、养生香与宗教用香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和合香文化的四条重要线索。 
--文人香意韵纷呈--
“中国文人和合香品,就是借其闲事,内养浩气,身外飘逸。以明昭之心,镜显万物。”——名香斋华藏
 
        和合香在文人当中,是雅集的凭籍,也是个人修为及品味的一种呈现。 
不管是泼墨下棋,饮酒煎茶,浇花种竹,还是澄心静坐,酬宾宴客,香的踪影始终相伴,散见在诸多诗词古籍中,正应了南宋词人姜夔的“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陆游的诗中扬洒的是金戈铁马,而词中却多见焚香的生活意趣:如《烧香》中“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太平时》中更详细地记录下了他在云烟缥缈之中的气魄与情志:“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若论起中国文人香的意蕴,则正如明代屠隆所言:“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所以真正的“香韵”是:“你有意解,香自纷呈;阁下意会,香言尽是;如若不当,终不可人。” 
        就好比曾问及名香斋华藏老师关于一款和合香 “竹”的意蕴,老师有段言语:“古人喜竹,大抵感格竹品清落,系地而上冲,但四时不易其青翠,挺外而虚之于内,朴直却曲通迂回,此即谓君子之德。” 
 
      “格物致知于和香之道,古今都是少有明白人能参透详细,我们知道格物为诸事先:以明昭之心,镜显万物,其阴阳泰和、周济互充而明悉大道,这些皆原由心呈。中国文人和合香品,就是借其闲事,内养浩气,身外飘逸,如和合竹香,以花草香喻竹清落之气,以安息香为血脉调和内在之志,以堪忍之心行难行之行,故檀沉坚实之香可喻竹骨,再以甲香、丁香润之为形,所和合的香品骨、肉、气、血已然具有生命,岁月赋予其知行,其气韵呈现因缘,这就是为什么一款好的香品有灵性的缘由了
 
 
更多>同类艺术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艺术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2024041350号